天智航2024年中报持续增亏 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难题待解

2024-09-01 07:22:18 动态 > 每日快讯 >
导读 【天智航2024年中报持续增亏 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难题待解】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今年上半年,天智航-U(688277 SH

【天智航2024年中报持续增亏 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难题待解】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今年上半年,天智航-U(688277.SH)不仅营业收入下降了28.81%至5831.37万元,净利润也持续增亏——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48.53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689.84万元增亏近一千万;扣非净利润亏损则超过八千万,达到-8138.50万元。

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定,研发型上市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第4个完整会计年度起,如果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等任一情况,将启动退市程序。

2020年7月上市的天智航,上市已经满四年。这也就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天智航的营收如果持续下行,不能达到4180万元(满足全年总营收1亿的标准),公司可能会面临退市风险。

上半年收入下滑

天智航主攻骨科手术机器人,其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天玑”于2016年获批上市,在一台手术中承担的主要是导航定位的功能,主要解决“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三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天玑”持续迭代,其性能更优的同时,适应症覆盖也范围更广,覆盖了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全领域。

2024 年上半年,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数量超过1.7万例, 较上年同期增长超 70%。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手术数量超过 8 万例。

然而,在手术量增长的情况下,天智航的收入水平却下滑了近三成。

对此,天智航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24年上半年公司受宏观经济形势压力、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影响,骨科手术机器人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而在其契机下,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的手术数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则是有赖于其业务模式。

由于手术机器人价格较高,动辄上千万元的售价让不少医疗机构“望而却步”,为了推广手术机器人,天智航打造了“购买技术服务”的业务模式,即由向医疗机构提供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所需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及相关配套设备并提供技术支持,并按照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数量向公司支付技术服务费。

今年8月,天智航曾公告,中标了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服务项目,每台次技术服务费单价为7180元。

天智航中报表示,上半年公司为医疗机构提供“购买技术服务”模式的业务收入、耗材工具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购买技术服务’其实就是租赁的模式,做一台手术,收一定的服务费,虽然服务费带来的收入是增长的,但手术机器人的销售情况应该不是很好。”华南一家资深医疗器械第三方服务商对记者指出。

随着收入下降,天智航各项成本费用也有所下滑。

其中,销售费用下降23.55%至4836.10万元,主要体现在会议费、咨询服务费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管理费用下降0.09%至3714.64 万元,研发费用下降19.03%至4765.95 万元。

但公司的财务费用却从去年的负值增加至386.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7.03万元,增幅高达449.58%,主要体现为利息费用增加。

从财报上看,今年上半年,天智航新增短期借款2334.51万元,增长幅度超过70%,而公司的货币资金却减少8882万元,这也导致了天智航利息收入大幅减少,但利息支出明显增加。

不过,天智航整体的资产负债率仍保持较低水平,为21.91%,较 2023 年底的23.58%还有所下滑。

商业化难题待解

天智航的商业化困境,是整个国产手术机器人面临的共同难题。

从去年开始,手术机器人企业裁员潮席卷全球,强生旗下的手术机器人企业Auris Health和Verb Surgical、以色列热门手术机器人公司Momentis、美敦力手术机器人等均传出裁员消息。

国内市场上,手术机器人企业大多处于研发落地和商业化早期的阶段,而自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医用机器人创新发展的政策,资本蜂拥而至,手术机器人赛道愈发拥挤,盈利希望也更加渺茫。

国内另一家于港股上市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微创机器人是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最高水平的代表,但2021年至2023年累计净亏损达27.35亿元,至今仍未看到盈利迹象。

今年 7 月,微创机器人以每股配售价9.1港币完成了1290万股的配股,该价格较公司方案披露前一日的收盘价折价约20%,较其43.2港元/股的发行价更是下跌近八成。下半年以来,微创机器人股价还在持续下跌,截至最新日期已跌至7.09 港元/股。

IPO “卡壳”的思哲睿,2020~2022年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0.32亿元、-0.67亿元、-2.71亿元,亏损逐年加剧。此外,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利约为-2.1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大幅增亏。

相比于“霸主”达芬奇在美国医院端90%的覆盖度,国内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还非常之低。因为高昂定价,“入院”难是手术机器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根据天智航招股书,2019年,其给经销的价格为386万元/台,直销的价格为936万元/台,每年还需要一定的服务费用。

“达芬奇现在也在国内竞争,不管是临床认可度还是实际操作来看,都超过国内的产品,国内企业可能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前述医疗器械服务商进一步说道。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作者:杨坪

以上就是关于【天智航2024年中报持续增亏 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难题待解】相关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门文章

热点推荐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