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指什么】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识别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国家扶贫体系,以便实施精准帮扶。那么,“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具体指什么呢?以下是对该程序的总结与说明。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的定义
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程序是指由政府组织,按照统一标准和流程,对农村地区家庭收入、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条件等进行调查、评估,并最终确定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过程。这一程序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确保扶贫资源能够精准投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中。
二、识别程序的主要步骤
为了保证识别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识别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步骤 | 内容说明 |
1. 宣传动员 | 通过村务公开、宣传栏、广播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识别政策和标准 |
2. 村民申请 | 户主自愿提交申请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本、收入证明等 |
3. 村级评议 | 村两委或村民代表对申请户进行初步评议,形成初审意见 |
4. 村公示 | 将初审结果在村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
5. 镇级审核 | 镇政府对初审结果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上报县级部门 |
6. 县级审批 | 县级扶贫办对资料进行最终审核,确定是否纳入建档立卡系统 |
7. 系统录入 | 将确认的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 |
三、识别标准与依据
识别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
- 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低于贫困线:根据当年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贫困标准,判断家庭是否符合贫困条件。
- 住房安全情况:是否有危房,是否具备基本居住条件。
- 义务教育保障:子女是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否存在失学现象。
- 基本医疗保障:是否有基本医疗保险,是否因病致贫。
- 饮水安全:饮用水是否干净、充足。
- 产业发展能力:是否有劳动能力,是否有发展生产的能力。
四、识别程序的意义
1. 实现精准识别:确保扶贫对象真实、准确,避免“漏评”或“错评”。
2. 提高扶贫效率:通过系统管理,提升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
3. 增强群众参与感:通过公示、评议等方式,让群众了解并参与识别过程。
4. 便于动态管理:可以随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实现动态调整。
五、注意事项
- 识别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 不得搞形式主义,防止“人情户”“关系户”被纳入。
- 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通过上述识别程序,政府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帮扶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