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出处在哪】“阡陌交通”是一个常用于描述古代乡村或田园景象的词语,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该词形象地描绘了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道路相连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以下是对“阡陌交通”出处的详细总结:
一、出处原文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式散文,全文以一个渔夫误入桃花源的故事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化社会。其中,“阡陌交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句话的意思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排列,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等。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见。
二、词语解释
- 阡:指南北方向的田间小路。
- 陌:指东西方向的田间小路。
- 交通:在这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运输”,而是“交错相通”的意思。
因此,“阡陌交通”整体意思是: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相互连接。
三、文化意义
“阡陌交通”不仅是一个地理描述,更承载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土地和生活的和谐追求,也反映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一个远离尘嚣、自给自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原文句子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词语解释 | 阡:南北向田间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
文化含义 | 反映古代农耕文明、田园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作者背景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创始人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阡陌交通”不仅是文学中的一个生动描写,更是中华文化中对理想生活的诗意表达。它的出处清晰明确,语义丰富,值得我们在阅读古文时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