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容诛的意思】“罪不容诛”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罪行极其严重,以至于即使处以极刑也无法抵偿其罪过。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强烈谴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法律和道德的高度重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罪 | 犯罪行为或过错 |
不容 | 不能容忍 |
诛 | 处死、惩罚 |
整体含义:指罪行极其严重,即使处以死刑也无法弥补其罪过。
二、出处与用法
内容 | 说明 |
出处 | 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今所为,前日之罪,虽重,罪不容诛。”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罪行的严重性,带有强烈的批评和谴责意味 |
例句 | 他犯下的罪行罪不容诛,最终被判处死刑。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十恶不赦 |
反义词 | 罪不当罚、无罪可责、宽大为怀 |
四、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法律评论 | 用于描述严重刑事犯罪,强调罪行的不可饶恕性 |
历史评价 | 在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用来表达对其行为的强烈否定 |
文学作品 | 常见于小说、剧本等文学创作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五、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该成语语气强烈,不宜用于轻微过失或日常语境中。
- 语境恰当:需根据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适用,确保表达准确。
- 搭配得当:通常与“罪行”、“行为”等词搭配使用,如“罪行罪不容诛”。
六、总结
“罪不容诛”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适用于强调罪行严重、无法原谅的情境。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通过理解其来源、用法和搭配,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